深秋的苏黎世,空气中已带了些许寒意,但世界体育媒体峰会主会场内的气氛却异常热烈。来自全球各大体育联盟、顶级媒体机构、科技公司及法律界的代表们,正围绕着一个既前沿又棘手的话题进行激烈辩论——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。这不再是遥远的未来学探讨,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挑战。当算法能够自动生成赛事战报、集锦视频甚至虚拟赛后访谈时,这些内容的“主人”究竟是谁?是编写提示词(Prompt)的编辑,是提供数据和素材的体育联盟,是开发AI模型的科技公司,还是被视为“工具”的AI本身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经过数天近乎白热化的观点碰撞与多轮闭门磋商,一份被与会者称为“苏黎世共识”的框架性文件终于浮出水面。这份共识的核心,在于跳出了传统版权法“创作主体必须是人”的固有思维,转而从价值链和投入角度进行确权。一位参与起草工作的资深媒体法律顾问打了个比方:“这就像一幅由人类画家构思并指导、但由机器人执笔完成的画作。我们不能因为执笔的是机器,就否认人类指导者的核心贡献。关键在于谁的智力投入决定了内容的‘独创性’。”
共识文件明确指出,AI生成体育内容的版权归属应遵循“贡献度与可控性”原则。首先,对于由媒体机构编辑提出具体、详细的指令(如角度、风格、关键数据点),并投入了具有独创性的筛选与编排的提示词所生成的内容,其版权归属于发出指令的媒体机构。这认可了新闻从业者的专业判断与创意在AI协作中的主导作用。其次,体育联盟对其提供的独家实时赛事数据、官方影像素材拥有所有权,任何基于这些核心资产生成的内容,即便由AI完成,也需获得联盟的授权,其衍生内容的商业开发收益需与联盟分成。这保障了原始数据生产者的权益。最后,AI模型提供商则通过技术许可协议来明确其权利与责任,其权益主要体现在模型的使用授权费上,而非对单篇生成内容主张版权。
这一共识的达成,其影响远超法律文本本身。它首次为全球体育内容产业在AI时代的协作与竞争划定了清晰的赛道。一位来自欧洲顶级足球联赛的媒体总监坦言:“过去半年,我们因为版权不清晰,至少搁置了三个AI驱动的内容项目。现在好了,我们知道游戏规则了,可以放心地加大投入,为球迷提供更丰富、更即时、更个性化的内容体验。”这意味着,赛后一分钟的自动战报、针对不同市场的多语言版本报道、甚至基于球员个人数据的定制化分析内容,都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涌现。
然而,“苏黎世共识”并非终点,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起点。它成功地将行业从“能否确权”的争论,推动到了“如何合作”的新阶段。版权归属的明晰,解开了束缚产业发展的最大枷锁,一个由人类创造力引导、AI高效执行、数据价值得到尊重的体育内容新生态,正由此加速驶来。